5月30日,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提名名单公布,引发了广泛讨论。除了被提名者,未被提名的明星也让网友热议,尤其是在“视帝”“视后”奖项上。比如,《追风者》的主演王阳获得提名,而排在主演名单第一位的王一博却未能入围,这引发了粉丝的不满。

在《南来北往》同样的情况也发生了。白敬亭作为领衔主演的第一位未被提名,而第二位的丁勇岱则成功入围。这让“番位”的讨论再次升温,似乎“番位”决定了一切,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

白玉兰奖提名风波:谁才是真正的主角?

白玉兰奖,作为中国电视剧行业的重要奖项,提名程序并非由“番位”决定,而是根据角色的重要性和戏份。根据《2024年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电视剧类别章程》,每部剧原则上报1位主角,若有多个重要角色则最多可报2人,这样的申报规则旨在尊重电视剧的整体性。

粉丝们的抗议主要来自于对“番位”的误解,他们认为只有“领衔主演”第一位才是真正的主角,然而白玉兰的评审标准更注重角色的作用和表现,而非单纯的演员排名。这在往届获奖者中也有所体现,多个获奖者并非唯一的领衔主演。

白玉兰奖提名风波:谁才是真正的主角?

事实上,过于强调“番位”只会影响创作。主创人员在创作时应以角色和剧情为重,而非迎合演员的番位要求。过度的“番位”争夺不仅对作品无益,甚至可能损害电视剧的整体质量。

从《觉醒年代》《人世间》到《繁花》,这些成功的作品都不是“单人独大”的剧集,而是通过群像戏展现了丰富的故事和人物。业内人士指出,成功的电视剧应注重用户、经济和行业价值,而不是围绕某一位演员。

白玉兰奖提名风波:谁才是真正的主角?

这场争议的背后,反映了内娱“番位癌”的问题。番位只是表面,真正的演员价值在于演技和作品。比如刘琳,尽管未获提名,但其经典角色已深深印在观众心中,成为无冕之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