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日的晚上6点,对于《喜人奇妙夜》团队来说,才是一天的开始。观众入场、核对信息、就坐,主持人开始暖场,演员们在后台紧张试音。舞台灯光亮起,展演正式启动。整场活动结束时已是深夜,演员们返回公司,收集意见,继续打磨作品。

喜剧创作,总是漫长而充满挑战。观众的期待不断提升,尤其是看过两季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》之后。与以往的《奇葩说》和《乐队的夏天》不同,《喜人奇妙夜》几乎要打通Sketch喜剧的全链条,从选手培养到综艺录制,制作门槛更高。

节目周期长达数月,从选手选拔到最终呈现,时间拉得很长。米未早在“二喜”结束后就感受到喜剧人才的稀缺,因此创办了“笑花喜剧团”培训班,吸引了众多热爱喜剧的人报名。

“笑花喜剧团”于2023年1月启动,面试了约3600人。进入团体的学员从基础课程到创作排练,直至展演见观众,皆需经历严格的筛选。观众的喜爱程度成为选手去留的唯一标准。

其中,许多《喜人奇妙夜》的选手曾在“二喜”筹备时就参与过米未的Workshop。比如“小品王”何欢,以及兄弟高超和高越。经过长期的线下演出和喜剧短视频创作,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喜剧能力。

阎鹤祥为何从嘉宾变身选手?《喜人奇妙夜》的幕后秘密揭晓!

值得注意的是,德云社的阎鹤祥从嘉宾主动变为参赛选手。他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探索新的创作方法,保持开放和学习的心态。

与海外学院化的喜剧培养体系相比,米未的“笑花喜剧团”几乎从零开始,注重选手的真实生活感受和创作动力。李楠楠表示,虽然难,但这种创新也带来积极的一面。

今年《喜人奇妙夜》的“老喜人”比例较高,但李楠楠强调,无论新老,节目选手皆因对喜剧的热情和决心而聚集。

面对节目组和观众的期待,创作的标准交给观众。每次录制前,约500名观众参与展演,节目组追求样本平衡,减少展演与播出反馈的差异。

阎鹤祥为何从嘉宾变身选手?《喜人奇妙夜》的幕后秘密揭晓!

李楠楠坦言,创作过程有起伏,节目组用尽时间和力量改进作品。尽管挑战重重,她相信这是一项“有功德的事”,因为它带给观众快乐和演员自信。

在这个时代,忙碌的人们需要快乐。米未的目标是通过喜剧节目为观众带来正向情绪价值,这种追求值得坚持。正如马东所言,要做难而正确的事。